【隴上中秋 天水篇】
祭月 賞月 唱月兒謠……
最美那輪天水月
文 薛俱增
中國人過中秋,總是圍繞著月亮做文章。都說月到中秋分外明,近鄉(xiāng)情濃的我總覺得,天水中秋月最美。
“中秋”一詞,始見于《周禮》。相傳中秋賞月的習(xí)俗形成于漢代,漢武帝曾建“俯月臺”用來“眺蟾”。李唐以來,賞月之風(fēng)蔚為大觀。遙想當年,祖籍天水的詩仙李白、流寓天水的詩圣杜甫都曾望月思鄉(xiāng)。所不同者,李白是在異鄉(xiāng)的月夜,思念著他的故鄉(xiāng)天水;而杜甫,恰恰佇立在月夜的天水,思念著他的故鄉(xiāng)——河南鞏縣。雖然異地不同時,但他倆的肩頭,都曾落過天水的月光。杜甫一生中,有一個中秋節(jié),是在天水度過的。他在“秦州詩”中反復(fù)吟哦天水的月亮,寫出了“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相逢成夜宿,隴月向人圓”等千古名句。
如今天水人過“團圓節(jié)”,自然而然是不會落下李白、杜甫的。人們會在南郭寺、麥積山、雙玉蘭堂、人民公園等每一處詩人留有塑像、遺跡甚至傳說的地方,吟詩賞月,緬懷先賢,感謝他們?yōu)檫@座城市帶來的詩意。
早年間,天水西關(guān)里有個月兒泉。三五之夜,泉面如鏡,圓月倒映,形成月中月的美景。居民們扶老攜幼,到泉邊來獻月亮,共度團圓節(jié)。玩月樓下,搭了高臺,數(shù)十名化了妝,腰掛弓、手執(zhí)箭的“月娘”載歌載舞:
嫦娥居廣寒,玉兔隨身伴。
吳剛舉神斧,劈開萬重山……
月到中天,演出終了,臺上臺下齊聲歡唱:
月亮光光,滿園燒香。
你言我語,傾訴衷腸。
金秋豐收,五谷登場。
月餅水果,與月共嘗……
最后,人們一齊將自家小供桌上的水果丟進月兒泉中,泉水漾清波,月兒樂開花,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歡聲笑語中。
在更廣大的時空里,天水的娃娃們會在月夕哼唱著《月姐姐》的童謠,一年一歲地長大:
月姐姐,多變化,初一二,黑麻麻,
初三四,銀鉤樣,初八九,似龍牙,
十一二,半邊瓜,十五銀盤高高掛。
中秋月,凈無瑕,圓如鏡子照我家。
打麥場邊屋檐下,照著地上小娃娃。
娃娃牽手同玩耍,轉(zhuǎn)著圈兒眼昏花,
一不留神摔地下,連聲喊疼叫媽媽。
云里月姐說他傻,引得大家笑哈哈!
中秋賞月晴方好。當?shù)孛裰V:“八月十五陰一陰,正月十五雪打燈”,可知這一天若是天陰下雨,來年元宵佳節(jié)就要被雪打攪了。若是天青云淡,正好有個看“月姐姐”的良宵,那就趕緊灑掃庭除,清點供品,準備好小板凳吧!
暮色降臨,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天水之間,祭月、賞月活動便開始了。舊時風(fēng)俗,家家戶戶設(shè)供桌于院中,擺上各色果品和月餅、糖酒,由女主人焚香祭月。因月亮主陰,故在天水很多地方,男性通常不祭月。小時候在老家,總是外婆和我惦記著獻月亮。神話里嫦娥是吃了長生不老藥才飛上月亮的,因而祭月除了祝福闔家團圓,國泰民安,也有祈求健康長壽的意思。禮畢,全家人便團團坐定,談笑賞月,分食月餅瓜果,共享天倫之樂。我們娃娃總纏著老人講“古今”,嫦娥與后羿,吳剛和玉兔,老掉牙的故事,就算耳朵生繭,依然百聽不厭。
仲秋時節(jié)莊稼成熟,五谷豐登,正好酬神祭月,歡慶豐收,故名“秋報節(jié)”。天水氣候宜人,四季分明,盛產(chǎn)瓜果。秦州的櫻桃,麥積的葡萄,秦安的蜜桃、蘋果、脆瓜等,品質(zhì)絕佳,聞名遐邇。天水人家,庭院內(nèi)喜種石榴,取其多子多福、十全十美之義。中秋以石榴獻月亮,借“實留”之音,寄托對親人的戀念。所有時令瓜果,此時都已成熟,來到了杯盤之中,在銀色月光的映照下,滿目琳瑯,溢彩流光。月節(jié),又成了“果子節(jié)”。
在祭月等禮儀活動中,切瓜有講究,忌一牙一牙直接切開,而是“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就是在西瓜中部用“牙錯”刀法環(huán)切,剖成蓮花狀的兩半,祭月之后,再分而食之。象征團圓的月餅,也講究大家分享。有巧手的人家,會自己做月餅獻月亮。食團圓餅,吃團圓飯,喝團圓酒,呈現(xiàn)出一派祥和、幸福的風(fēng)俗景象,表達了人民美好的愿望。
天水民間過中秋節(jié),親友之間會互贈月餅、瓜果。徒弟向師傅贈送禮品,折射一種謝師的傳統(tǒng)。女婿也要向岳丈家奉送禮品,俗稱“追節(jié)”。民歌曰:“八月里來十五節(jié),我過(方言,給)妹妹買手帕。單絲的手帕不要它,雙絲的手帕價錢大!迸f時,農(nóng)村還有不孕婦女在中秋節(jié)晚上去別人家地里摸瓜摘豆以求子的習(xí)俗,稱為“摸秋”。
時至今日,隨著物質(zhì)極大豐富和社會不斷進步,人們開始重新審視節(jié)日的意義,中秋節(jié)的習(xí)俗也在傳承中不斷革新。至于文人雅士,更有邀月、問月、拜月、詠月、玩月等無數(shù)種洋溢著藝術(shù)情趣和想象力的儀式,花樣迭出,難以盡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幾千年過去了,古人今人面對月亮的情懷依舊息息相通。永不再像老杜那樣“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最好如李白所說“使寰區(qū)大定,海縣清一”,當是所有華夏兒女中秋佳節(jié)最大的心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