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2010年甘肅省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二十一屆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jié)上海宣傳推介會現場)

東方網記者王逾婷5月25日報道:今天,甘肅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在上海召開2010(庚寅)年甘肅省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第二十一屆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jié)新聞發(fā)布會,甘肅省天水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光慶,天水市委常委、副市長郭奇若發(fā)布新聞,甘肅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梁和平主持新聞發(fā)布會。
2010(庚寅)年甘肅省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將于6月22日(農歷五月十一日)上午9:50在甘肅天水市秦州區(qū)伏羲廣場舉行。主題為“弘揚伏羲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凝聚全球華人、打造祭祖圣地”。

(2007年甘肅祭祀伏羲大典現場)
據了解,2008年、2009年兩年,為了集中力量搞好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工作,公祭伏羲大典停辦。據悉,此次大典將邀請國家和甘肅省上、甘肅省直有關廳局領導,關中―天水經濟區(qū)6市1區(qū)和平涼、慶陽、隴南及省內其他市州、天水友好城市、世界各地著名的華人社團組織、部分知名專家學者、新聞媒體等方面來賓約1000人參加。同時,天水市政府主辦的第21屆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游節(jié)將隨之展開。
據介紹,此次大典將按照隆重嚴謹、節(jié)儉務實的原則,創(chuàng)新節(jié)會舉辦形式,努力把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節(jié)辦成吸引全球華人尋根祭祖和展現天水伏羲文化的盛會。

伏羲文化的歷史淵源
伏羲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所處時代約為新石器時代早期。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創(chuàng)造了八卦,成了中國古文字的發(fā)端,也結束了“結繩紀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并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fā)明了琴瑟,創(chuàng)作了樂曲,制歷法,嘗百藥,立九部,設六佐,標志著中華文明的起始。伏羲文化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本源文化和共同文化信仰。伏羲文化所具有的創(chuàng)造、奉獻、和諧的基本特征,使它具有很強的民族認同性,從來都是中華民族最為可貴的民族品質。
在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時期,弘揚伏羲文化,倡導伏羲文化的創(chuàng)造、奉獻、和諧基因,對于增強民族凝聚力,培養(yǎng)民族精神,激發(fā)愛國主義情懷,促進祖國統(tǒng)一,建設和諧中國,文化中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記者報到)
相關報道:
新民網記者李寶花報道 今年6月22日,甘肅公祭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將在天水市舉行,天水伏羲旅游文化節(jié)則將舉辦伏羲文化講座等一系列活動。今天(25),甘肅天水市副市長郭奇若一行專程來滬推介伏羲文化旅游節(jié),邀請上海游客前往天水旅游。據悉,目前春秋國旅等旅行社均已開通相關游線,游客也可乘坐火車或飛機自行前往天水游覽。
伏羲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他根據天地的變化創(chuàng)造了八卦,成了中國古文字的發(fā)端;他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等。今年,天水的公祭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已經是第20屆。此外,麥積山石窟、大地灣文化、中國西部唯一的航空育種基地等都是天水的旅游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