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qū)外宣辦)海耀小的時候,有一個幸福溫暖的家,成年后,姐姐成了家,嫁往西安。他體弱多病,后又患上了脈管炎。因父母親已年老,嫁在外地的姐姐就到處打聽醫(yī)院給弟弟看病,西安、北京一些大醫(yī)院都沒少去。
由于脈管炎在目前是一種比較少見難治的病,專家也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和經(jīng)驗。雖然一直在努力治療,但海耀的病情還是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他的雙腿表面皮膚開始潰瘍腐爛,導(dǎo)致胳膊行動也受到限制。
1989年8月,為了控制病情,以免危及生命,大夫和家人商量后最終做出了為他截去雙腿的決定。從此,海耀只能長年累月坐在輪椅上,身體變得更加虛弱,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年邁的父母體弱多病,海耀又成了殘疾人,姐姐海淑珍聞訊后,在家人并不支持的情況下,從西安趕過來,承擔(dān)起了照顧父母及殘疾弟弟的責(zé)任。
每天,天剛蒙蒙亮,海淑珍就起床做飯,伺候父母親吃完飯,打掃完房間,就照顧弟弟的吃喝拉撒。她把弟弟推到有太陽的地方透氣、曬太陽。給他遞水吃藥,為他捶背陪他聊天。然后又買菜、做飯、洗衣服………一家四口,卻有三個體弱多病,常年吃藥、住院,很快,這個家就陷入了困頓。
海淑珍白天辛苦照顧一家人,晚上則絞盡腦汁地想辦法如何增加家庭收入。想來想去,她終于想了一個辦法,家里還有幾間房子空著,她找人稍微粉刷收拾了一下,便開起了旅館。從此,她肩上的擔(dān)子更重了,除了照顧父母、弟弟的生活起居外,還要打掃旅館的衛(wèi)生,燒開水、洗床單被褥等,時間不長她就累垮了,但經(jīng)濟上總算寬裕了一些。
后來,父母相繼因病去世,她安葬了父母后,本應(yīng)該回西安的家照顧自己的老公、孩子。但是,她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能走、也沒法走,因為還有一個殘疾弟弟一刻也離不開她。盡管家里人一再反對,但她還是選擇留了下來。
自從2006年5月后,海淑珍就再也沒有回過自己的家,當(dāng)時她的小兒子才12歲,剛上初一。她就像照顧一個孩子一樣照顧著自己的親弟弟。
畢竟,弟弟是男人,自己是女人,照顧起來很不方便,甚至有些人說閑話。海淑珍的心里也很糾結(jié),但是,“我不管誰管”,她在心里一遍遍地說服著自己。弟弟也很難過,覺得拖累了姐姐,也影響了她的家庭和睦,甚至一度有了輕生的念頭,但在姐姐的勸慰下,他最終放棄了這個想法。
在海淑珍的精心照顧下,海耀脈管炎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但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他們的噩夢并沒有結(jié)束。有一天,海耀覺得自己頭暈不適,海淑珍立即叫鄰居幫忙送進了醫(yī)院。經(jīng)檢查得知,海耀又患上了腦梗塞。海淑珍心里很難過,但她沒有告訴弟弟,騙弟弟說只是重感冒而已。隨后,她悄悄地咨詢大夫,怎樣才能盡可能控制好這種病,大夫說:“腦梗塞沒有其他更好的治療辦法,只能每年住一次院連續(xù)輸液控制病情!本瓦@樣,海淑珍精心照顧自己的弟弟,不覺已過了24個年頭。
在自由路社區(qū)43號院內(nèi),記者見到了這對姐弟,姐姐已是一位古稀老人,弟弟也到了花甲年齡,姐弟倆相依為命的情景讓人既感到溫馨,又倍感心酸。在姐姐細心照料下,海耀看起來氣色還不錯,說話時嗓門很洪亮,癱瘓多年也沒有生過褥瘡。說到姐姐對自己的照顧,海耀只是說:“我連累了姐姐!
說起這些年照顧弟弟的日子,海淑珍幾度哽咽,她說,弟弟很不幸,年紀(jì)輕輕就得上這種病,受了那么多痛苦,遭了那么多罪,她不管的話弟弟活不到今天。24年來,不光是身體上受累,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苦,家人的不理解,對孩子的愧疚,外面人的風(fēng)言風(fēng)語,這些都給了她很大的壓力。以前年輕,還能干些力所能及的事,現(xiàn)在自己也是一個老人,萬一哪天她不在了,弟弟該怎么辦。海淑珍說她不敢想,也不愿意去想,希望社會和政府能給弟弟提供一個安身養(yǎng)病的地方,這樣她也就安心了。
在物欲橫流,人情、親情淡漠的今天,有這樣一位姐姐,用她半生的時間在照顧著自己的弟弟,在延續(xù)著他的生命,這是多么感人肺腑的一幕。在此我們真心希望姐弟倆平安和順,讓不幸遠離他們,讓他們能安享晚年。
在秦州區(qū)西關(guān)街道辦自由路社區(qū)43號院內(nèi),住著一位雙腿截肢的殘疾人,名叫海耀,今年64歲,因身體原因終生未婚。由于雙腿截肢,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父母又均病故,無依無靠。為此,嫁往西安的姐姐海淑珍,拋下自己的家庭不顧,承擔(dān)起了照顧弟弟的責(zé)任,而且這一照顧就是24年。(王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