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攀世界鎳鈷科技高峰 ———記全國勞動模范、金川公司精煉廠廠長張強林
。玻埃埃的辏翟,金川公司精煉廠廠長張強林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站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領獎臺上,張強林心潮澎湃,思緒萬千……回想著奮斗的艱辛歷程,感受著成功的喜悅與自豪,這位五尺男兒禁不住熱淚盈眶。
“在一生中,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刻骨銘心的事情,一段難以割舍的記憶。我最難忘的是2000年到2003年,那三年,我擔任羰基鎳項目負責人,回想起來,那真是一生中最艱難、也最閃光的1000多個日日夜夜。
”張強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
。玻埃埃衬辏冈拢覈谝粭l年產500噸羰基鎳生產線在金川公司誕生。這一被國家列為“十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的成功開發(fā),標志著中國全面掌握了羰化冶金這一國際領先技術。此項重大科技成果的主要研發(fā)者就是當時40歲出頭的張強林。
羰基冶金工藝是氣化冶金的尖端技術,產品廣泛運用于核工業(yè)、化工、電子、航天以及其他特種行業(yè)。目前世界上只有加拿大國際鎳業(yè)公司與俄羅斯北方鎳業(yè)公司兩家擁有工業(yè)化生產線,由于一直實行技術封鎖,國內所需的大量羰基鎳產品主要依賴進口。
國外公司揚言:中國人花多少錢也不轉讓技術,你們很難成功。這給了張強林強烈的心靈震撼。他暗暗下決心:外國人能夠做到的,中國人一樣能夠做到!
2000年,金川公司進入了加快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面對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公司決策層審時度勢,果斷決定:金川要建成中國第一條完整的羰基鎳生產線。當年5月,時任精煉廠副廠長的張強林被確定為羰基鎳項目組組長。當時,金川在羰基鎳技術方面所積累的相關知識,僅僅是一個概念、一個方程。面對公司的重托,張強林和他的同事們沒有退縮,立志攻克難關,完成這一艱巨而光榮的“爭氣工程”。
在羰基鎳方案設計階段,張強林奔波在國內每一個與“羰基鎳”有關的地方,千方百計尋找獲取與之相關的一切信息。
。玻埃埃澳辏冈拢數弥拇车赜幸粋從事羰基法研究的小廠的信息后,張強林立即動身前往。由于時間非常緊張,他沒有買到臥鋪車票,就拖著腰疼坐上了火車硬座。經過36個小時長途顛簸趕到那個廠時,卻被告知“企業(yè)老總到北京開會去了”。鉆心的疼痛折磨著張強林,“不行,我要馬上上北京”,他轉身又坐上了去北京的硬座車。
到了北京沒顧得休息一刻,張強林便直奔開會地點。人家正在開會,他就守在會議室門口等待。當那個企業(yè)老總散會知道情況后,被張強林的真情所打動,答應并且來到金川討論合作事宜。后由于種種原因,盡管沒有達成合作協(xié)議,但是他由衷地贊嘆說:“你們公司有這樣肯吃苦的科技人員,相信沒有干不成的事情,你們一定能成功!”規(guī);、工業(yè)化的羰基鎳生產在國內絕無僅有,所有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都要靠自己摸索。那時,張強林累得整整瘦了一圈,腰疼病被確診為腰椎盤突出。但張強林忍著疼痛,堅持和大家一起對羰基鎳的特性、設備的結構以及適應性進行反復研究,確定最佳方案。對沒有把握的設備,一次又一次地進行論證,直到符合工藝要求。關鍵設備的論證和設計是羰基鎳項目的核心技術之一。由于論證設計的理想模型與現實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為此,張強林與制造單位之間常常發(fā)生爭論,有時爭得面紅耳赤。但他始終堅持自己的原則,同時又不失靈活性。由于他的觀點鮮明、論證嚴密、技術權威,使制造廠家的專家也不得不對他產生由衷的敬佩。
繁雜的計算、設計和論證工作進行得異常艱難,光是各種數據資料和圖紙就足足裝滿了8個柜子。經過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張強林和同事們終于拿出了最初的工程技術方案。接著,又完成了項目建議書、立項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以及工藝流程、控制方案等大量的設計、評審、計算和圖紙繪制工作。
項目建成進入試驗期,張強林常常整日堅守在現場,吃在現場,困極了就靠在一邊打個盹。作為項目負責人,他對羰基鎳的特性非常了解,在試驗出現危險問題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戴上呼吸面具進入到現場查找處理故障。身邊的同志們對他的安全很關心,經常勸他:“你是我們的頭,你要有個閃失,我們怎么辦?”他總是笑著說:“沒事,現在是關鍵時期,我半分鐘都不離開!薄罢f實在話,那時自己心里也直‘打鼓’。但每次遇到危險的時候,我還是第一個往上沖。原因只有一個:我是共產黨員,關鍵的時候我不上誰上?”張強林對記者說。
有志者事竟成。經過3年的奮力拼搏,張強林和他帶領的項目組攻克了一道道難關,終于在2003年8月16日生產出羰基鎳工程的第一批羰基鎳粉,這標志著中國首條羰基鎳生產線一次試車成功。同年12月17日,包括“羰基法鎳精煉工藝”課題在內的《鎳精煉生產工藝產業(yè)化技術》項目在北京順利通過了由國家科技部、中國有色工業(yè)協(xié)會組織的專家驗收。
金川羰基鎳工程項目,完全是中國人自力更生的產物。它的成功,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使中國鎳冶煉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羰基鎳因為在國內獨創(chuàng)了鎳的全新處理方法,獲得了5項國家技術專利。
。玻埃埃茨辏冈拢∥瘯、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蘇榮在金川羰基鎳現場考察時高興地說:“在金川,我到處都看到了科技的力量!蹦暇┐髮W校長陳駿在考察羰基鎳生產線時不由得嘖嘖贊嘆:“你們扎根在戈壁大漠,不向國外技術封鎖低頭,敢于向世界先進水平挑戰(zhàn),工程技術人員沒有一顆報國心是很難取得這一卓越成就的。”2004年10月,在羰基鎳項目研發(fā)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張強林,被公司任命為精煉廠廠長。
肩負新的使命,面對新的挑戰(zhàn),張強林繼續(xù)發(fā)揚開拓進取的精神,為我國鎳鈷工業(yè)的騰飛,為金川美好的明天貢獻著自己的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