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榆林子鎮(zhèn)幼兒園接送校車被撞。涉及此次事故的正寧縣分管副縣長及教育局長已被停職。此外交警部門主管人目前也已經(jīng)被停職調(diào)查。
慶陽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左江華所稱,發(fā)生如此慘重的交通事故,相關部門是免不了責任的。
但是,筆者想說的是,這次問責,為啥只有兩名“副職”縣長?我們知道,作為一縣之長,他主管全縣的全面工作,副縣長雖然是分管縣長,實質(zhì)是“協(xié)助”縣長工作,縣長才是管理和決策全縣工作的“總負責人”。當然,假如出現(xiàn)事故,正縣長也才是真正應負領導責任的第一責任人。這是毫無置疑的。也就是說,縣里有“功”,是縣長獲榮譽;有“過”,當然縣長首先要背負。但蹊蹺的是,正寧縣發(fā)生如此大的交通事故,公眾卻不知該縣縣長的尊姓大名,更不見他向死傷幼兒家屬道歉,更別說主動承擔責任,甚至辭職謝罪了。
其實,這或許沒有啥奇怪的!在過去,無論哪個地方發(fā)生何種重大事故,乃至群體性事件等,處分“副職”,應該是官場“潛規(guī)則”。對此,我們可以信手拈來幾個事例:今年5月,貴州普定21名礦工遇難,分管副縣長停職檢查;今年“10·4”荔波安平煤礦事故,黔南州工信委副主任龍河云、荔波縣副縣長莫春繼被責令停職檢查;11月4日,河北永年3名村民自焚阻止施工,副縣長蒲志安被停職檢查……一個地方出了事故,被停職甚至被處分的緣何總是“副職”?難道,“副職”是專為事故問責而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