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習近平曾引用的古典名句 |
中國日報網5月15日電(信蓮) 外媒日前刊文《為何習近平喜歡引用古典名句》,文章大意如下:
除了健壯的體魄之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似乎和英國前首相溫斯頓·丘吉爾沒什么共同之處。但這兩人確實有一個共同點:都喜歡引用文學辭藻。
丘吉爾曾在他傳奇性的演說中引用《圣經》和莎士比亞著作。與之類似,習近平也傾向于用中國古典文學為文章和公開演講潤色。
《人民日報》海外版近期用一整版篇幅列舉了習近平引用的13個古典名句。該報說,這是為了解釋習近平屢次提到的領導干部修身問題。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習近平對古典名句的旁征博引與丘吉爾在二戰(zhàn)演說中引用《亨利五世》的句子類似,都是在借助珍貴文化傳統(tǒng)中的榮譽感使國家在危機時刻凝聚在一起。中國并未處在戰(zhàn)爭邊緣,不過習近平和其他中國領導人一直說,共產黨正面臨著一系列艱巨的挑戰(zhàn)。
相比其他的話,《人民日報》報道中所提到習近平引用過的話與當前的政治形勢更加契合。
習近平在2007年的一篇文章中引用過《禮記》,這句話與他現在約束中國官僚的努力相映成趣: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不過在別的場合下,習近平的一些引語就不那么有針對性了,相反地會引發(fā)一種模糊的政治焦慮。2013年,習近平在視察中央黨校時引用了《詩經》中的一句話: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當然,習近平不是第一個喜歡在文章和講話中引經據典的人。美國威廉斯學院亞洲研究系教授克蘭(Sam Crane)指出,習近平的前任胡錦濤在十多年前提出“和諧社會”這一理念是也借用了孔子的話。不過克蘭說,習近平在引經據典時更明確、更直截了當。
他說,《人民日報》的整版文章很顯然是想用儒家語言樹立習近平的君子形象:學富五車、品德端正、從古代經典中尋找道德啟示。
中國人在日常對話中常常引經據典,所以習近平在講話中顯示出自文學修養(yǎng)也不足為奇。但這樣可能會出現古文復興,而中國古文常常語義含糊,摻雜大量寓言,還會出現多種不同的解釋。
比如,習近平在一篇關于扶貧的文章中引用了《論語》中的一句名言“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薄度嗣袢請蟆返奈恼路Q,習近平引用這句話是為了鼓勵領導干部樹立志氣,排除萬難,勇往直前。
新聞加點料
盤點習近平引用的古語名言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