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慶祝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2024年11月18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和法蘭西共和國文化部指導,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和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shù)博物館主辦,陜西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甘肅省文物局、江蘇省文物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文物局、天津市文物局聯(lián)合主辦的“中國·唐——一個多元開放的朝代(7至10世紀)”展覽在法國吉美國立亞洲藝術(shù)博物館(以下簡稱吉美博物館)隆重開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分別為展覽題寫序言。天水市博物館館藏文物“唐·鎏金十一面觀音銅造像”在展覽中驚艷亮相。

(開幕式現(xiàn)場)
此次展覽立足中國故事世界表達,力爭通過深入淺出的展覽語言、法國觀眾喜聞樂見的展陳形式,用歷史之光照亮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不僅展示了唐代文化的輝煌成就,還通過豐富的文物展示了唐朝的多元性和開放性。展覽以中國歷史上疆域遼闊、政治開明、經(jīng)濟發(fā)展、文化繁榮、民族多元交融著稱的唐代為主題,分為“走近大唐”“長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樂居長安”“海納百川”“文人世界”“技臻于美”“大唐絲路”“揚帆出海,聯(lián)通世界”八個單元,展現(xiàn)大唐璀璨文明成果及其深遠的歷史影響,為法國觀眾獻上來自大唐盛世的文化與美學盛宴。展覽將展出至2025年3月3日。

“唐·鎏金十一面觀音銅造像”作為天水市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之一,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吸引了眾多觀眾的關注。該造像通高84.5厘米,銅質(zhì)鎏金,觀音跳足立于蓮臺上,頭戴寶冠,冠上排列11尊菩薩頭像。面目方圓。上身袒露,披帛交于胸繞臂落地,瓔珞下垂至膝,下身著長裙。觀音身生六臂,兩前臂相合,兩后臂上舉,兩臂下垂。十一面觀音像通常項上有五層十一面,其顏自下而上的三層每層皆有三面,正面的三面為“慧悲相”,意為看到行善眾生而現(xiàn)慈悲歡喜相;左三面為“嗔怒相”,意為看到惡行眾生時現(xiàn)出的大悲救苦相;右三面為“勸進相”,意為看到凈業(yè)眾生時引發(fā)的贊嘆相。自下而上的第四層為“怪笑相”,為使世間眾生棄惡行善而出現(xiàn)。最上一層是“說法像”,是主尊阿彌陀佛為度眾生所做的傳法之相。

此次展覽的成功舉辦,不僅展示了天水市博物館在文物保護和傳承方面的卓越成就,也進一步提升了天水市乃至甘肅省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通過展覽,也讓更多的國際友人了解到了中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為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積極貢獻。未來,天水市博物館將繼續(xù)加強文物保護和傳承工作,不斷提升展覽質(zhì)量和水平,努力將更多的優(yōu)秀文物推向國際舞臺,讓更多的人了解、認識和喜愛中國的歷史文化。
(來源:天水市博物館 轉(zhuǎn)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