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春時分的清水花石崖,春意正濃,山色翠綠,秀色可餐。崖下曲徑通幽,風光秀美,景色綺麗,鳥語花香、密林怪石之景美不勝收,進入每一條山間小道都會被處處美景所吸引。這個五一,來清水花石崖一游,這里的美景一定會讓你大飽眼福。

花石崖,位于甘肅清水縣隴東鄉(xiāng),渭河北岸盤龍山中段,西北向支峰南坡,海拔最高處1823米,與天水石門遙遙相望。這里峰巒疊嶂、翠柏掩映,清泉流水,春花秋實,萬紫千紅,故稱萬紫山,又因懸崖峭壁,山石花紋五顏六色,又名花石崖,是佛道教并存的名山勝地。

花石崖歷史悠久,相傳唐以前,就建有廟宇,北宋建隆三年(公元九七六年)重修二臺玉皇殿,有匾高載(文革中被毀),F(xiàn)存明清石窟二處,彩塑、壁畫和雍正歲次丙午題匾。花石崖按地勢分為“東崖”、“西崖”、上有“鳳凰頭”、下有"三岔口"、中有“三仙臺”等五大部分,東崖峰巒起伏,石崖重疊,向上傾斜,懸崖峭壁上有一石洞,名曰:“黃木狼洞”,相傳是《西游記》中孫悟空大戰(zhàn)黃木狼的洞穴,洞口約三米,地形險要,洞深莫測。西崖壁立千仞,離奇古怪,崖壁巨石上有一淡黃色塊,光滑明亮。每當夜幕降臨,明月東升,其石閃閃發(fā)光,猶如一輪明月懸空,故名“月亮崖”,北端山崖隆起,圓頂兀石,形似鳳頭,縱觀四野,恰似雛鳳臨空,遙望渭水,故名“鳳凰頭”,山下東西峽谷,飛流激響,幽境怡人,小溪三條匯合,故名“三岔口”。所有建筑物都依山勢逐臺修建,大體可分為“磨針殿”、“大殿院”、“玉皇頂”、“雷音崖”四大部分,“磨針殿”內有隋代塑像二尊,為“觀音點化、祖師修道”之形象,兩側壁畫為“太子游四門、祖師成道”圖,線條工細,色艷筆暢,造像生動逼真,均為明清作品。

從谷底沿山而上,有一巨石,平地而起,高約50米,頂闊而平,大約有10平方米。1998年春,天水著名書法家毛惠民先生以紅學為依托,聯(lián)想到深厚的伏羲文化淵源,在此石之上書寫“補天石”三字。

花石崖景色

花石崖景色

花石崖景色

花石崖景色

花石崖景色

花石崖景色

花石崖景色

花石崖景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