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今年出去了嗎?”每逢假期,研學游相關話題都會熱鬧異常。
平臺數據顯示,今年研學游火爆熱度不減。需求高漲、規(guī)模驟增、市場逐步走向細分,共同催生了研學游市場的諸多變化。如今市場發(fā)展有什么新趨勢?未來在何方?
市場規(guī)模驟增
暑假來臨,各式研學旅行項目受到消費者青睞。
一位北京初中教師告訴記者,學校每年都會組織一些跨省研學游,以班級為單位4-5日的路線為主,目的地是去南京、西安等,學校會組織到各大博物館、科技館參觀,將書本中的知識“搬”進旅途中,班里同學的參與意愿很強。

圖為第三方旅游平臺APP頁面截圖
不只學校組織研學游。某旅游平臺發(fā)布報告稱,今年暑期,親子研學類產品仍然備受矚目,相關產品訂單同比去年增長7成。
數據顯示,北京、上海、青海、甘肅、四川、內蒙古、寧夏、貴州、云南等為國內熱門游學目的地,部分熱門線路在今年5月就已經售罄。
該旅游平臺負責人介紹,今年海外研學游相比去年也有增長,免簽與多項出入境管理政策實施,也為出境研學提供方便,像新加坡、加拿大等出境研學線路也都在持續(xù)進行。
一位研學游從業(yè)人員告訴記者,研學旅行確實符合部分學生家長的需求:因工作繁忙假期無人帶娃,同時又想讓孩子假期時間充實又放松,在游玩的同時拓寬視野增長見識,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或許具體需求不完全相同,但目前研學市場需求總體旺盛!
隨著市場熱度攀升,吸引更多市場主體跨界入場,如教育公司,網紅講師等。給研學旅行領域加入了新鮮血液的同時,也加劇研學游市場的商業(yè)競爭。
第三方調研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超過1600個,研學企業(yè)30000多家,研學市場規(guī)模1469億元;預計到2026年,市場規(guī)模或將達到2422億元。
市場更加細分
需求高漲、規(guī)模驟增,共同催生了研學游市場的諸多變化。其中之一就是更加細分的市場。
“就像是現(xiàn)在的旅游市場,很多人也不滿足于‘到過’,而是更關注旅程中的獲得感、體驗感的提升。”一家專注做私人訂制旅行服務的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定制游學和研學類產品暑假以來也出現(xiàn)一定幅度的增長。
以一個小家庭為單位訂制路線的趨勢已經延伸到了研學游版塊,也衍生出更多的細分領域與消費場景!耙恍┘议L想讓孩子去心儀的高校感受環(huán)境氛圍,順便在當地游玩;也有的家長期望孩子通過去國外研學,鍛煉外語水平等不同的定制化需求,都會傾向于指定范圍的深度游。”
該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兩年親子研學游項目十分火爆,目前已經占到公司整體營收的六成以上。
一些“小而美”的研學項目也受到青睞。在常規(guī)的參觀院校、游覽當地人文名勝之外,見證一次火箭發(fā)射、體驗一場非遺苗繡技藝、感受一次史前巨獸AI“復活”等也被整理成為研學游主題。
業(yè)內人士認為,消費者面對基礎服務粗糙、課程內容同質化嚴重的產品時會用腳投票。市場走向細分,長期來看有利于研學產業(yè)健康發(fā)展。

小朋友們在哈爾濱極地公園參與研學活動(5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松 攝
如何旺得更久?
研學游市場快速擴張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江蘇省消保委此前發(fā)布的研學旅行消費調查報告稱,當前研學旅行存在若干問題,其中包括:研學效果不達預期;質價不符,部分商家涉嫌虛假宣傳;出行食宿存在隱憂;導師行為有待規(guī)范等。
事實上,研學活動首次被明確定義是在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fā)的《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指出,就是“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并要求要精心設計研學旅行活動課程,避免“只旅不學”或“只學不旅”現(xiàn)象。
研學游,研學和游的比重并非簡單“五五開”,研學旅行是教學計劃中的一項,本質必須落在“學”。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fā)布《關于對擬發(fā)布生物工程技術人員等職業(yè)信息進行公示的公告》,附件中擬調整變更職業(yè)(工種)信息提出:將“研學旅行指導師”職業(yè)名稱變更為“研學旅游指導師”。
這也意味著,即便研學旅行的定義在近些年的探索中不斷拓展,但其最終還應該回歸教育的本質,對從業(yè)者的要求也將越來越高。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認為,研學旅游涉及到組織、招攬、接待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也涉及到研學營地、研學基地的選擇。所以需要文化和旅游部門以及教育、科技、文物等部門聯(lián)手,加強協(xié)同,以全鏈條、全環(huán)節(jié)、全覆蓋的監(jiān)管規(guī)范服務標準。 (文/閆雨昕 汪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