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日報·百花】古坡寫意
□牛 勃

古坡是甘谷縣一個鄉(xiāng)鎮(zhèn)的名字。它地處秦嶺余脈,四季景色不是一般的好。但同時,山大溝深,交通幾乎閉塞。

而古坡并未被放棄過,整體搬遷的想法有過,封山育林的想法有過,發(fā)展地方特產(chǎn)的想法有過,甚至付諸實踐,但結(jié)果都不盡如人意。冷靜下來反思,問題出在什么地方?出在思路不對路。古坡除了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溪水潺潺外,石多土地少,發(fā)展農(nóng)業(yè)先天不足;整體搬遷,龐大的搬遷資金捉襟見肘不說,當?shù)厝罕姲餐林剡w的觀念根深蒂固。

怨天尤人無濟于事,再小的出口也是出口,再小的希望也是希望。最近這十年,古坡在突圍中實現(xiàn)了突破,在突破中化蛹為蝶,浴火重生——這就是心無旁騖,全力以赴發(fā)展旅游,讓游人走進來,讓古坡走出去,讓古坡既美麗,更富饒。

每年都去古坡,它的變化每次都讓人驚訝、讓人感慨。思路決定出路,妙手落子,滿盤皆活。

在古坡,你很難把這兒的景色和北方聯(lián)系在一起,水清得見底,山綠得流油,無論在啥地方,鳥兒的鳴叫音樂般揪著人的耳朵不放。古坡河邊有一百一十一磨,你信嗎?要說不信,不敢;要說信,那該多大的地方,會是多大的氣勢。到地方才知道,不是一百一十一磨,而是一柏、一石、一磨,三個小景團在一起,佐以傳說故事,頗有詩意。大卜峪是一個臨水而居的小村,經(jīng)過一年多的改造,眼前情景宛若江南小鎮(zhèn),沒想到唐詩宋詞中被古人無限憧憬的景致穿越時空飛來這兒。紅花綠樹黃鸝,小橋流水人家。誰能想到,十年前還是荒僻的村莊,而今成為網(wǎng)紅的打卡地,每到盛夏,一房難求,一座難訂。喝一杯不老泉的水,觀一輪明恩橋上的月,在流水輕吟中品讀唐詩宋詞,多么愜意。古坡河畔臺地上,恰到好處栽植著造型各異的萬壽菊,藍天白云下,金黃的色彩美得驚心。

古坡瀑布附近有個地名叫駱駝脖子,它有一個凄美的愛情傳說。石鼓山、海潭寺、狐送橋、飛來峰……在古坡,這樣由傳說而來的地名有很多。古坡河是天水藉河的源頭,養(yǎng)育和滋潤天水白娃娃的,正是從古坡發(fā)源、一路流到天水的古坡河,也就是天水人說的藉河。十多公里長的古坡河的盡頭是一望無際的古坡草原,站在九墩梁頂,山風吹衣,天低云近?粗简v的駿馬,讓人神思飛揚。古坡草原相傳為秦先祖非子的牧馬之地,從這個山谷源源而出的剽悍駿馬,成就了一個流放部族的崛起。古坡的歷史在哪里?不在簡冊,不在黃卷,而在懸崖峭壁上這一道道深深的皺褶,它們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歷史的記錄者。這些見證了秦人風采的山水,更見證了八十多年前人類歷史上最壯烈的遠征。

1936年10月初,賀龍、任弼時、關(guān)向應(yīng)、劉伯承率領(lǐng)紅二方面軍從隴南的崇山峻嶺中艱苦跋涉,由禮縣進入甘谷縣古坡,順溝而下,進攻天水關(guān)子鎮(zhèn),取得小勝后,即匆匆北上,趕赴禮辛鎮(zhèn)。崖壁上的彈洞記得,古坡河的清波記得,上店子村紅軍廣場和紅軍長征紀念館里的一件件文物記得,八十多年前的那一星火光是如何變?yōu)楣牌氯烁奶鞊Q地的力量。鄉(xiāng)干部告訴我:“古坡是紅色文化、秦早期文化、生態(tài)文化等多種文化聚集的地方,而以長征文化為代表的紅色文化無疑是古坡文化的龍頭!

今天,古坡人甩掉了貧窮的帽子,骨子里的美正容光煥發(fā),與天比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做山水的文章、像山水一樣自信的古坡以自己的滄桑變遷告訴人們,美麗和富饒是一對孿生的兄弟。

(新聞來源:甘肅日報 轉(zhuǎn)載:李俊鋒) |